产品中心

我国水产品市场供需与进出口分析:水产养殖仍是主要供应手段 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来源:BOB综合登录    发布时间:2025-04-16 21:35:18

  我国是全球渔业大国,水产品总产量、消费以及贸易规模均在全球占据着重要位置。从供给端看,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3年居世界第一,占到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其中水产养殖仍是增加我国水产品供应主要手段,其产量占据81.6%的市场占有率。同时随着陆上养殖空间的饱和,我国正积极发展现代海洋牧场与深远海养殖,以提高食物供给能力。从需求来看,水产品作为重要的食品来源,近年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的比重持续不断的增加。根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预计,到2026年,我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将超过23千克,占全球总消费量的比重达36%左右。从进口贸易来看,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顺差转为贸易逆差,且这一差距在不断扩大。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水产品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水产品是海洋和淡水渔业生产的水产动植物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水产品按保存条件可分为鲜活水产品、冰冻水产品、干制品;按出产环境则可分为海水产品(包括海洋捕捞产品、海水养殖产品和远洋渔业产品)和淡水产品(包括淡水养殖产品和淡水捕捞产品)两大类。

  二、供给端:水产养殖仍是增加我国水产品供应主要手段,现代海洋牧场与深远海养殖不断推进

  我国是全球渔业大国,内陆河流以及湖泊水库等水域滩面积达到了5.5亿亩,其中可以适合养殖生产的内陆水面积占地大约为1亿亩,宜渔水域面积广阔。渔业领域践行大食物观有基础、有优势,潜力巨大。目前池塘养殖、近海养殖以及天然捕捞是我国水产品保供的基本盘。

  近年随着我们国家水产品行业稳步推进,发展规模逐步扩大,产量快速提升。自1989年起,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3年居世界第一,占到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逐年递增达7116.24万吨,比上年增长3.65%;其中养殖产量占比达81.9%。

  与此同时,进入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便开启了大规模引种,使得水产养殖种类不断增多。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种类达300种以上,涵盖鱼、虾、蟹、贝、藻等各类水产品种,品类十分丰富。截至2022年,我国共审定和推广水产新品种266个,工厂化水产养殖水体达1亿多立方米。全国先后发展各类水产苗种繁育主体2万余家,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数量达到101家,实现鱼虾蟹贝藻鳖参全覆盖。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用种大部分为国内种,个别引进种需要少量进口,年提供苗种6万亿尾(粒)以上,基本实现“中国鱼主要用中国种”。

  2、水产养殖仍是增加我国水产品供应主要手段,其产量占据81.6%的市场份额

  2023年我国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的水产养殖生产国地位,仍是增加我国水产品供应主要手段。得益于我国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的提高和养殖规模化的持续推进,近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呈稳步增长趋势,并占据着大部分市场。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5809.61万吨,同比增长4.39%,占据水产品总产量的81.6%。其中海水产品产量3585.32万吨,同比增长3.64%;淡水产品产量3530.85万吨,同比增长3.65%;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的产量比例为50.4:49.6。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水产大国向水产强国发展的征程中,水产养殖业进入了一个从量变向质变转换的关键时期,水产品行业大有前途,大有机遇,大有可为。根据《“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明白准确地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渔业科学技术水平要逐步提升,贡献率达到67%;国家水产养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初步建立,核心种源自给率达到80%;智慧渔业稳步发展,水产养殖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数字化、信息化程度逐步提升。

  与水产养殖稳步增长不同的是,近年受渔业资源衰退和生态环境治理等因素影响,我国捕捞产量呈现年年在下降态势。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野生捕捞海产品的产量为1288万吨,同比下降1%。

  由于受渔业资源衰退和生态环境治理等因素影响,捕捞产量年年在下降;以及目前我国近海养殖水域利用率已接近饱和,使得开拓新的水产品生产空间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现代海洋牧场与深远海养殖成了人们关注点。

  海洋是高水平发展的战略要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海远海养殖。当前随着陆上养殖空间的饱和,我国正积极发展现代海洋牧场与深远海养殖,以提高食物供给能力。

  目前我国现代海洋牧场已初具规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统筹渔业发展补助资金3.9亿元支持39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目前已建成海洋牧场300多个。据测算,已建成的海洋牧场,每年固碳量56万吨,消减氮4.9万吨、磷2000余吨,年产生生态效益1700余亿元。

  深远海养殖也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深远海养殖产量达39.3万吨,占海水鱼类养殖产量的两成以上。沿海各地培育出大黄鱼“甬岱1号”“富发1号”和金鲳“晨海1号”等适合深远海养殖的新品种。2023年,我国首艘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深蓝号”正式入渔南极。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水产品已得到了较大发展,人均占有量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水产品的人均占有量是48.63公斤,是全球人均占有量的2.3倍以上。据。到2023年我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50.48千克,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不仅是最大的鱼类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海洋消费国,占全球总量的45%。水产品作为重要的食品来源,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和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有益于国民身体健康,近年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的比重持续不断的增加。根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预计,到2026年,我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将超过23千克,占全球总消费量的比重达36%左右。

  与此同时,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懒人经济”“宅经济”盛行,人们越来越追求方便快捷的消费方式。国内水产品市场增长的同时,还呈现出追求便捷化、差异化、品质化的消费态势。此外,消费目的、消费形态呈进一步多元化发展形态趋势,消费目的从有营养,开始向口味丰富型、健康食疗型转变,食用便利化、目标营养化、产品品牌化成消费方向。

  一直以来,我国花了钱的人鲜活农产品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希望吃到的水产最好是鲜活的。水产品批发商业市场这一传统流通渠道,近年在电商、即时零售等模式兴起下,正在悄然推进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探索增值服务,并根据消费端需求延伸产业链,开展合作养殖和产品研制,开设自营门店,提供采购与配送业务等。

  目前,电子商务平台、即时零售平台沉淀了海量水产消费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识别消费者偏好,再通过智能推荐满足那群消费的人的差异化需求。面对新消费趋势,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数字化运营对产销对接日益重要,通过数字化平台,能够更顺畅地将企业产品和消费市场对接起来,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

  水产品是全球公认的健康食物,在全球粮食和营养安全中发挥关键作用。2003年以来,我国水产品贸易快速地发展,水产品贸易国际地位明显提升,成为全世界第一大水产品贸易国。水产品是我国农产品中最具出口竞争力的产品之一,与世界上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有水产贸易往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03-2022年我国水产品贸易规模占世界水产贸易比重从5.6%提升至11.1%,已成为全世界第一大水产品贸易国、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作为传统优势出口产品,我国水产品贸易长期呈顺差。但进入2019年以来,由于出口增速放缓进口激增,我国水产品贸易顺差急剧下降。2017年跌破百亿美元,2019年仅19.6亿美元,同比一下子就下降73.4%。2020年虽小幅回升至34.8亿美元,但顺差减少的大趋势未得到根本改变。2022年我水产品贸易由2021年顺差39亿美元转为逆差6.8亿美元,这是我国水产品贸易首现逆差。2023年我国水产品进口额237.74亿美元,同比增长0.28%;出口额204.63亿美元,同比下降11.15%;贸易逆差33.1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扩大26.36亿美元。这一数据反应出,当前国内市场对进口水产品的需求在增大。

版权所有@ BOB综合登录  苏ICP备07505803号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溪镇镇北路36号  211300

固城湖螃蟹授权咨询电话:025-57303372    信息中心电话:025-57312761

在线联系QQ: 56923097  电子信箱:56923097@qq.com

苏ICP备07505803号